有開車的你一定不陌生,每天要進進出出停車場至少兩次,在這麼頻繁進出公共場合中,是否曾經注意過相關的消防設施和逃生路線呢?事實上,昏暗的停車場裡,不會做長時間的停留,出入也是以車道為主,對於人行的逃生疏散路徑非常不熟悉。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統計,截至104年9月底止,國內建築物附設停車空間計有433萬3千個車位;其中小型車車位佔79%—342萬3千個車位—為最大量。同期各縣市建築物附設停車空間之停車位,以臺北市106萬6千個占24.6%最多,新北市62萬2千個占14.4%次之,桃園市54萬4千個占12.6%居第三,全國建築物附設停車位有8成集中於六個直轄市。
都市高樓建築林立,地面可用空間越來越少,建築的空間設計逐漸向下延伸,為讓提升機能便利性,各大型建物大都設置地下停車場,讓空間使用者無須尋找停車位。《建築物防火避難綜合檢討報告書》的審議小組,曾對多家知名建案的大型百貨商場和辦公大樓的停車場等提出專業的建議與分析,由此可見(地下)停車場的相對危險性,就讓我們一起帶你深入了解停車場火災的災害特性吧!
1. 空間封閉
當停車場火災發生時,空間封閉不流通,氧氣供應受阻,產生大量的濃煙,加上停車場為法定非居室場所,無需設置排煙設備,濃煙只能由人行(避難)通道擴散。
《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第28條和《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1條第19款,停車場為非居室用途場所,而建築物依法附設之室內停車空間及室內停車場非屬居室,依法得免設排煙設備。而地下停車場在消防法令解釋彙編(96年8月版)第 164-165 頁說明,至所提指揭地下建築物(地下一層商場、地下二層停車場)之地下停車場、冰水主機房、發電機室、幫浦室等機房原則可予適用。
2. 疏散路徑
濃煙因為無法排出,導致擴散路徑與人員避難方向相同;換句話說,消防人員進入停車場火災現場搶救的路線,也必須從相同的路線進入,導致通道壅塞,消防搶救大打結。
3. 高溫閃燃
在室內燃燒下溫度會持續上升至攝氏600度,在短短的五分鐘內就可達到閃燃;但停車場通常位於為通風不良的地下密閉空間,熱量持續蓄積,更可能達到1000度高溫,使火場狀況更為危急!
對消防隊而言,閃燃是火災現場最危險的情況,當閃燃發生之後,火勢迅速擴大,讓消防員深陷於火海之中。2016 iF STUDENT DESIGN AWARD中,由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所設計的FLASHOVER ALART,即是看見這樣的危險,改善目前現況。
2016 iF:Flashhover alart / Firefighter Safety Helmet
4. 煙囪效應
停車場位置為講究便利性,通常設置於低樓層。一旦火災發生,濃煙將沿管道或是樓梯間竄燒,每秒上升速度約3~5公尺,故以一棟25層樓的複合式高樓建築為例,當停車場起火時,不到30秒整棟高樓即已濃煙瀰漫。
5. 車輛助燃
停車空間大量停放汽機車,火載量大,起火後車內設備(輪胎、儀表板、控制線、座椅等)及可燃油料皆具易燃性,火勢蔓延迅速,若無法即時滅火和往正確方向逃生,後果將不堪設想。
6. 光線昏暗
停車場照明設備設置非常分散,全日開啟耗電量大且造成夜間光害。當光線不足時,無法全視空間環境,加上進出皆以車道為主,相較之下,人行的疏散路徑不太熟悉。
一般停車場皆設置傳統靜態避難引導燈具,但是當火災真的發生時,民眾對建築物逃生路線並不熟悉,無法判斷起火點位置,受困人員難以辨識逃生方向。接下來我們將推出系列報導,帶您瞭解目前台灣有哪些智慧停車場,如何引進消防新技術,結合火災預警、預判、火場逃生導航等功能,改善過往消防系統,打破您對於停車場的刻板印象。
參考資料:
1.李玉生、鄧子正(2008)。建築物依法設置室內停車空間防火安全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研究報告
2.廖茂為(2005)。新竹市火災搶救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工學院產業安全與防災學程
3.中國生產力中心(2014)。防火管理人初訓講習訓練教材-2014全新改版
4.內政部消防署。救災安全手冊-第十四章 搶救地下建築物火災安全指導原則,
取自 http://www.nfa.gov.tw/main/Content.aspx?MenuID=842
5.內政統計處。104年9月底建築物附設停車空間概況,
取自 http://sowf.moi.gov.tw/stat/week/week10444.pdf